文 / 花月の慕容青禾股票配资在哪里靠谱
昆曲《世说新语》大哉死生系列的故事,至今已经排了《访戴》、《调筝》、《破局》、《举将》、《索衣》、《开匣》剧目。
身为一个北方戏迷,想天天看到南昆风华,确实难,不过好在梆子戏也是最爱。只是常年没有现场看到昆曲,还是很焦虑。一直关注着省昆,从他们开始排世说新语系列就彻底地入迷了,主要是魏晋时期的故事一直比较有吸引力,之前写过很多魏晋时期的文章,小说,靠想象完成心中美好的故事。
如果影视剧呈现魏晋时期的故事肯定有缺憾,只有戏曲,而且只有昆曲呈现出来才是最完美的。石小梅老师太懂了,可以说是完美解救了一个戏迷和一个爱好魏晋时期故事的迷妹。
南昆的风雅和魏晋风度结合堪称非常完美。
他们都说世说新语系列很昆曲,古琴很昆曲,我想我悟了。
《访戴》中的王徽之,《调筝》中的桓伊,《破局》中郗超,加上施夏明的巾生,这才是昆曲和魏晋风度。
《访戴》中施夏明小哥哥仿佛就是为王徽之而生的。石小梅老师也说施夏明就是为昆曲而生,为王徽之而生。也许用步步生莲、我见犹怜来形容施夏明小哥哥的王徽之并不为过哦。
《访戴》的剧情讲的是王徽之闲居山阴,夜来大雪,四顾皎然,忽起探友之兴。遂披衣而出,不避风雪,舟船一路,向戴宅而去……
《世说新语任诞》原文是这样写的:
“王子猷居山阴,夜大雪,眠觉,开室命酌酒,四望皎然。因起彷徨,咏左思招隐诗。忽忆戴安道。时戴在剡,即便夜乘小舟就之。经宿方至,造门不前而返。人问其故,王曰:‘吾本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”
子猷即是王徽之的字,王徽之是何许人也,其实大家可能都是晓得的。王徽之出身于琅琊王氏,琅琊王氏是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的高门望族,在东晋时期是和陈郡谢氏齐名的门阀士族。
王徽之正是出身于这样的家族,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,门荫入仕,成为高官,享受厚禄。身为右军将军王羲之的第五子,王徽之靠门荫入仕,历任徐州(桓冲)骑曹参军、大司马(桓温)参军、黄门侍郎。
但王徽之生性高傲、放诞不羁。有一次,他骑马随桓冲出外巡视。不料,老天突然下起了暴雨,王徽之见桓冲坐着车,便下马钻入车中,说:“怎么能独自坐一辆车呢?我来陪陪你吧!”桓冲见是王徽之,知他不拘小节,又见外面雨下得很大,便让他同坐。过了一会,雨停了,王徽之说声“打扰”,便下了车,重新骑上马,跟着桓冲前行。
这样的事放在那时候可就是不知礼节,冲撞上司。虽然王徽之也是门阀权贵,只是那个时候桓冲是他的上司,怎么着也得治个罪吧,但是看来桓冲也是了解王徽之的,所以没有计较。
因为对公务并不热忱,时常东游西逛,后来王徽之便索性辞官,开始游山玩水。
《访戴》的故事就更能看出王徽之的随性而为。
当夜下个大雪,王徽之住在山阴,戴安道住在剡县,连夜坐小船到戴家去。船行了一夜才到,到了戴家门口,没有进去,就原路返回。别人问他什么原因,王徽之说:“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去的,兴致没有了就回来,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呢!”
放在现在这真的不会被人说SB和神经病吗?也许正常人会这样看,但是放在王徽之的身上太正常了。
王徽之这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,只是现在很多东西都已经颠倒了。人们的追求也不一样了。
潇洒豁达率性为才是人生真谛。
这样的不拘一格,这样的随性而为,谁看了不说喜欢呢,就像看了昆曲一样,谁不喜欢呢?
《访戴》中有很多经典的场面。
编剧罗周老师真是太懂了。这样的故事配上戏曲独有的唱念身法步,加上石小梅老师的创排,非常非常的精彩。
访戴最后结尾处。
民间谚语“穷搬家富迁坟”,这句话讲的不是风水,是以前古时候的社会现象。
反之,如果阳宅风水不好,则后人诸事不顺,重则噩运不绝。接下来赵氏宗亲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,民间阴宅风水十不葬口诀。
王徽之 :一刹时松风萧瑟雪阶冷。
苍头:我们转去吧。
苍 头 :少爷,我们雪夜迢迢、来访戴逵,今近在咫尺,连戴老爷面都不见了?
王徽之: 我本乘兴而行、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转去吧、转去吧。
苍 头 :俺的美人、俺的美酒——少爷,等等我、等等我!
王徽之这样的人生,让人羡慕和向往,出身名门士族,却放诞不羁。不拘一格,率性而为,潇洒自如。
其实每个人如果都能有这样的背景的话,也许都会活得潇洒一点吧。奈何现在的社会,人们都是为了生活在奔波,起早贪黑,通宵达旦,背井离乡,风餐露宿,千辛万苦,奋不顾身,筚路蓝缕……老百姓都太辛苦了。
真名士自风流的生活已经很少见了。
所以这种越是不可得的美好的东西越让人放肆的喜欢。
我们的人生不仅需要奋斗和艰辛,也需要浪漫和激情。所以谁人不爱《访戴》呢?
看《访戴》只看到小明披着红色的斗篷台上不停地跑,严重怀疑,苍头最后一句美人叫的是施夏明小哥哥的王徽之,俺的美人,等等我,等等我··········
王徽之石小梅访戴施夏明王徽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